一、波闍波提比丘尼
波闍波提比丘尼一是淨飯王的妃子,也是佛陀的姨母。
摩耶夫人誕下悉達多太子後的第七日便去世了。撫育太子責任,便落在波闍波提夫人的身上。他既愛護自己所的難陀王子,也愛護悉達多太子,就像自己親生的一樣。
太子長大以後,立志出家,使波闍波提感到非常痛心,經常不眠不食,終日以淚洗面。
佛陀成道後數年,回故鄉迦毘羅衞城說法,藉此看望父王,於是王宮裏又引起了一陣歡欣的熱潮。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連淨飯王也皈依了三寶,很多王族子弟也紛紛出家。波闍波提夫人看在眼裏,也生起了出家的念頭,並且立刻得到五百位婦女的響應。
兩年以後,當佛陀重回迦毘羅衞城說法,波闍波提帶著五百位婦女去見佛陀,她們禮佛以後,便恭敬地合掌請求說:
「佛陀啊!請你慈悲,也讓我們婦女出家吧!」
但是佛陀顧慮到婦女出家以後,也要像比丘那樣過著漂泊托缽的生活,實在有很多危險和不便,便斷然拒絕她們說:
「只要努力修道,不論在家或出家,同樣可以解脫生死的。妳們還是留在家中修道吧!這樣對於妳們,乃至整個佛教都是更為有利的。」
雖然佛陀不答允她們的請求,但是波闍波提要求出家的心意卻非常真切,她和五百位婦女先行剃去了長髮,換上了袈裟,待一切都準備妥當以後,再去求見佛陀。
然而,這時佛陀已經去了別的地方弘法。夫人只好率領五百位婦女趕去。她們經過多天的長途跋涉,終於趕上佛陀,可是已經疲乏不堪了。
佛陀被她們的誠意所感動,只要她們答允接受比丘僧團的領導,便准許她們出家。
從此佛教便有了比丘尼,具足四眾弟子。
日後,凡有女性要出家,佛陀便請波闍波提為她們剃度。因此,比丘尼僧團在原則上雖然是由佛陀統領,而實際上卻是以波闍波提為中心的。
波闍波提出家以後,一方面努力修道,一方面以謙卑、熱誠的態度去協助佛陀從事教化的工作。寺於貧病的人,她總要前去慰問;各地若然發生天災人禍,她立刻率領女眾前去救援,在她的影響之下,很多家庭都遵從佛陀的教化。因此,不但女性願意接受她的領導,就是很多大比丘也很敬仰她。
波闍波提活到一百二十多歲才進入涅槃。佛陀在葬禮時向大眾稱讚她說:
「你們不可以把波闍波提比丘尼當作一般的女性看待,她實在是一位女中丈夫呢!她崇高的品德和偉大的行為,可以作為僧的良範啊!」
二、智首比丘尼
智首比丘尼是唐代開元年間的人,籍貫、生卒不詳。出家後住在藤州(今廣西省藤縣)的通善寺,由於她精通戒律,很多僧尼和居士都因她的教化,而獲得啟悟。
當時日本人非常仰慕中國的文化,所以派了普照和榮睿兩位僧人來求佛法,懇請揚州大明寺的鑑真律師前往日本傳授律藏。鑑真見他們誠意求法,雖然知道海路有很多險阻,也毅然答應了。
可是先後六次啟航前往日本,都遇着種種的挫折,未能成功。到了唐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鑑真帶了四十一人,不屈不撓地進行第七次東渡傳法。
智首比丘尼聽到這個消息,便向鑑真要求讓她同行。鑑真顧慮到航海既危險,又辛苦,婦女不容易抵受,本想加以拒絕,後來受到她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了。
智首比丘尼抵達日本後,協助鑑真傳法,專責教化日本的婦女,貢獻甚大。
在歷史上,對佛教有貢獻的比丘尼實在不少,所以選出兩位加以介紹。波闍波提比丘尼憑著堅定的意志,創立了比丘尼教團;智首比丘尼不怕艱險,到異國弘揚佛法,她們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欽佩。
本文節錄自以下書本第九課:
覺光法師主編:《初中佛學課本》第二冊,香港:香港佛教聯合會,1990年
下一章:頻婆娑羅王和須達多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