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毘舍佉母
佛陀住世時,在舍衞城有一位女信徒名叫毗舍佉母,她家裏很富有,建了一座鹿子母講堂,作為弘揚佛法的道場。
她因為深知僧眾的生活清苦,又有種種不便,所以在佛陀面前,發誓要做到下列八件事:
一、布施雨衣給僧眾,以免他們在雨天不能外出。
二、供養初入僧團的僧眾,由於他們剛出家,仍未知道怎樣去托缽,因而往往挨餓。
三、供養僧眾旅途的所需,以免躭誤了時間,妨礙弘法。
四、布施藥物給生病的僧眾,使他們得到最好的治療。
五、布施食物給生病的僧眾,讓他們不必出外托缽,可以安心調養,加速復原。
六、供養看護病人的僧眾,以免他們因要出外托缽,而不能照顧病人。
七、布施稀粥給僧眾,由於佛陀會說吃粥不但可以調心,又能增進健康。
八、布施浴袍給比丘尼,由於她們要到河邊沐浴,有了浴袍,可以保持尊嚴。
佛陀問她希望得到甚麼功德,她回答說:
「我不要甚麼利益,只希望曾經受過我供養的僧眾,其中有些能夠證得阿羅漢果,我便非常歡喜了。」
佛陀稱讚她的善行,在座的僧眾也為她祝福。
二、貧女難陀
在舍衞城裏有一個靠乞討過活的女人,名叫難陀。有一天,她在祇園精舍看到國王、大臣及富紳等人,恭謹地向佛陀禮拜,並獻上供品,心裏自怨自艾:
「祇怪自己前生種福,以致今生貧苦,雖然仰慕佛陀,想獻一點供品,但也沒有能力。」
她轉身走到街上,沿門乞討,祇得到兩個小錢,卻不足夠買油,惟有把頭髮割下來,換了少許燈油,送到精舍,把油倒在一盞油燈裏,然後向佛陀發願說:
「佛陀啊!我是貧窮的女子,以頭髮換了一點油來供養,希望藉著這微小的功德,使我來世得到智慧的光,消除一切眾生心靈裏的迷暗!」
晚上,精舍大堂點滿了油燈,光明一片。將近天亮的時候,油燈逐個兒熄滅了,獨有一盞卻光芒四射。值日的目犍連尊者走來收燈,想用扇子把這盞燈弄熄,可是,無論怎樣也不能成功。
佛陀見到目犍連疑惑不解,微笑著說:
「目犍連啊!是一個發宏願的人所布施的,將將來必會成佛。一個人如果有偉大的抱負而又立志堅定的話,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就在這時,貧女難陀走進來,佛陀接受了她的皈依。
佛陀在世時,對佛教有貢獻的人,除了前課所說頻婆娑羅王和須達多長者之外,本課的兩位佛教徒,雖然一貧一富,但同樣都有偉大的貢獻,毘舍佉母的供養,固然對僧眾的幫忙甚大;而難陀的至誠供養,更有鼓舞和感召別人行善的力量。
本文節錄自以下書本第十一課:
覺光法師主編:《初中佛學課本》第二冊,香港:香港佛教聯合會,1990年
下一章:虛雲老和尚和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