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你可以,愛》介紹 (文:擋風玻璃)

0
2020040301

一行禪師著,鄭維儀譯:《你可以,愛》,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2007年初版

一行禪師著作多不勝數,雖然未全部看過,但讓我受益最深的要算是一九九八年面世的《你可以,愛》(Teachings on Love)這本書。全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娓娓闡釋愛這個最奧妙的人生課題,並教導修行愛的具體竅門。 

如果我問你,愛是甚麼?你大概會答,親情、愛情、友情等等。但你也知道,有些家庭沒有親情,很多愛情開了花沒有果,曾經親愛的朋友最終變成陌路人。為甚麼人們都說自己得不到愛和幸福呢?究竟問題出在哪裏?一行禪師被譽為現今其中一位最具影響力的精神領袖,他在本書開首就指示出圓滿的解答方向:「唯有真愛,才有快樂。真愛有療癒及轉變周遭環境的力量。為生命帶來深刻的意義。有些人理解真愛的本性,以及怎樣去孕生、滋育真愛。佛陀對愛的教導是既清楚又科學又不難實踐,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些教導中受益匪淺。」(P.9)

禪師指出,四無量心是真愛的四元素。他簡要地講述了慈、悲、喜和捨的重要內容後,就以《慈經》和《清淨道論》摘錄選段等內容,扼要地講解修行慈觀的方法,箇中關鍵是從愛自己和認識自己開始着手。他寫道:「修行慈觀從自己(我)開始,在能夠愛自己、照顧自己之前,我們對別人幫助不大。」(P.29)

四無量心和慈觀並不只是空談出來的理想,那是真正可以實踐出來的,具體步驟是諦觀,而正念是諦觀的能量。禪師教導我們用正念去觀察自己的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不論何時何地都要觀察自己身心的各種狀態。輕鬆快樂嗎?焦躁恐懼嗎?不安嗎?禪師通過佛陀的教導,告誡我們要省察自己是如何用想法和言行來傷害自己,我們應該要認知種種深刻的渴望,例如對和諧安詳生活的期盼。當我們看清楚真正的需要,就不致沉沒於苦海,並自然而然地生起理解和愛,知道如何照顧好自己。

當我們真的能夠愛自己時,就有辦法愛所有人。禪師以充滿詩意的筆觸寫道:「修行慈觀就像是孜孜不息地掘地,直到掘到最純淨的水為止。諦觀自己,直到智慧湧起,愛流到表面。喜悅和歡喜在我們眼中閃耀,周遭的人都從我們的微笑與相伴中獲益。」(P.24) 「最終,我們的心念、意志將充盈著愛,由那刻起,我們的行動也都會流露出愛。言行是意志之業,因此,意志中若是瀰漫著愛,一言一行也充盈著愛。我們將只說愛語、正語,只做能帶來歡喜、解除苦難的事。」(P.21-22)

追隨着禪師在書中的步伐,我們繼續邁進,看見愛的修行境界亦愈來愈深入,由愛自己開始,進而愛別人,甚至愛敵人,期間我們還要面對愛的大敵,包括忿怒、面子、執著和佔有欲等。書本前半部分偏重觀念和理論,後半部分可說是實踐篇,禪師分享了數之不盡的寶貴經驗和修行法門。全書最特別的是第六章,它從一個修行人的第一身角度溫柔地展示怎樣去諦觀,還介紹了可以製造奇蹟的四句曼陀羅真言,值得再三閱讀細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