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一年,學校交替進行面授和網上課堂。面對不停轉換的教學模式,學生無論在學習規律和態度,甚至功課和考試成績都可能大受影響,造成情緒困擾。子女在家時間增加,容易沉迷上網打機,家長有時也管不及,十分傷腦筋。今次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佛教慈敬學校榮休校長、聯校特聘顧問莊聖謙先生提供以下寶貴意見給家長,支援子女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以免成績退步,生活懈怠。
對教學新常態持正面開放態度
莊校長預測疫情過後高小以上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傳統的實體課堂」模式將逐漸結合「電子學習」,相輔相成地成為科技時代的「教學新常態」,建議家長以正面及開放態度作出配合。
華人社會家長普遍重視學業成績,當然擔憂疫情影響孩子的功課和考試,因而對孩子和家長皆構成相當的壓力。疫情下面授課堂經常暫停,全港學生的學習都大受影響,各校的課程進度難免出現滯後。不過,教學和評估的安排也自有校本調適的應對措施,家長若能配合學校的安排,當可減輕子女的焦慮和壓力。
重視全人教育 促進身心靈健康
子女成材,出人頭地是許多家長的願望。然而,學業成績只是衡量子女成就的其中一個指標。身處充滿競爭和挑戰的香港社會,培養下一代正向價值觀和抗逆力是極其重要的。莊校長認為,在學術以外的價值教育、生命成長教育等,才是疫情中極需加強關注的重點。學校不能只顧追趕課程,而忽略以上全人教育的重要內容。
若學校舉辦這類促進身心靈健康活動的話(儘管目前大多限制在網上進行),家長可予以支持,鼓勵子女積極參與。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七間小學在新學年的發展計劃中,推行正念禪修計劃,有系統地引導學生把正念禪修融入生活,紓緩壓力,學習正向思維、增強抗逆力去處理情緒及成長問題。家長不妨對靜觀多作了解,甚至跟子女一同修習,既可紓緩生活壓力,又可增進親子關係,一舉兩得。家校互信及加強溝通,攜手迎難而上,才能化危為機,幫助孩子全人成長和健康發展。
先關顧自己的情緒需要
很多人都說2020年是最不快樂的一年。面對不安的社會氣氛,孩子難免胡思亂想,出現不少情緒困擾,如失眠、抑鬱和煩躁不安。因為學校和社交生活減少,獨處時間相對增加,容易令學生鑽牛角尖。家長面對社會和工作前景不明朗,本身亦可能憂慮重重。
面對世紀疫症帶來的多方壓力,家長本身首先要做好壓力管理,保持個人身心健康,才有條件去協助子女處理情緒問題。疏導子女的情緒前,家長宜先學習一些溝通技巧(包括同理心)和原則(讓孩子感到安全及被關愛、有表達空間等)。教育局「家長智Net」網站有提供一些情緒和壓力管理的參考資訊,家長亦可向學校社工或輔導員尋求協助。
面對壓力時,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是很平常的。在家長輔導下,子女的情緒通常可以慢慢緩和下來。特別要留意,無論家長或子女,若有情緒困擾持續兩個星期仍未有改善甚至惡化,就應尋求外間的專業支援(包括政府或專業志願機構)。
約法三章 制定作息時間表
疫情大幅壓縮了家長和孩子的正常生活空間,令他們長期「被困」家中朝夕相對,彼此的心理和情緒難免受影響。疫情下親子衝突頻率上升,其實是日常問題相對更集中出現,造成「升級版本」。
家長在這些特殊時期宜「特事特辦」,可調整策略為「抓大放小」,只堅持大原則,不計較小事情,避免令親子矛盾加劇到「一管就吵,一吵就僵」的地步。家長可嘗試以開放的態度和耐性跟孩子共同訂立在家學習的作息時間表,約法三章,發展其時間管理及自制的能力。疫情下,家校合作和溝通更為重要,家長可聯絡班主任及學校社工等尋求支援。校外亦有不少專業支援,例如教育局在學童沉迷上網打機的問題上,已委託香港家庭福利會透過熱線電話及網上諮詢,由當值社工向家長提供專業意見及輔導。
升中一學生的特別需要
剛升上中一的同學,留校時間減少,可能會更難適應中學的環境和生活,包括建立同儕關係,情況跟升小一的同學相似。據悉,大部分中學都有系統地進行網課,相信同學之間會有一定的互動,建議家長也可了解一下同學網課的情況。
中一早期核心科目的課堂大都是重溫高小所學,家長不用太擔心相關學習進度落後太多。但中學比小學科目多,相信同學可能要適應的新科目也較多,家長可鼓勵子女主動蒐集新科目的相關資料,希望從中培養興趣。建議家長著眼能力的培養,鼓勵子女多閱讀多分享,以提升語文能力及鍛練思考。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跟班主任多溝通,若發現子女遇到困難,必須告訴班主任或老師尋求支援。大部分學校經常設有主題式家長會作家校交流,亦多設有網上家校溝通平台,建議家長積極參與。現階段,相信所有中學在可行情況下也會進行Zoom視像輔導或其他活動,家長也可鼓勵子女參與。
資訊及支援:
教育局 家長智Net https://www.parent.edu.hk/
香港家庭福利會 健康上網支援熱線及WhatsApp諮詢服務 5592 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