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聯合會七間會屬小學致力在校園推動正向價值及心靈教育活動,繼2020-2022年「小學禪修園地」計劃完成後,2022年中與香港理工大學攜手合作,展開「推行校本靜觀/正念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讓幾十位教師接受兒童正念課程專業培訓,安排初小學生完成校本正念課程(下稱課堂活動),並舉辦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正念小組(下稱SEN小組)。今計劃圓滿,理大研究團隊在2023年12月2日計劃成果分享會上發表研究結果,量性研究方面,課堂活動和SEN小組的成效分析結果分別出現顯著進步和進步的指標,肯定了對初小學生推行正念活動的成效。
正念禪修計劃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吳永雄校長認為,無論禪修或正念,其實都是正向價值教育,此乃會方多年來所一直重視,於是啟動了「正念禪修計劃」,首先在2020-2022年推行「小學禪修園地」計劃。該計劃獲滙豐信託(香港)有限公司善款資助,在七校興建禪修室或禪修園地,為學生提供淨化心靈的地方,同時開展「正念禪修課程」。吳校長特別感謝法師與學者在課程設計、教師培訓、試教、觀課和評課上花費了巨大心力。
佛聯會會屬小學校長會其後獲得凌雲寺基金等資助,在2022-2023年推行「正念B」計劃,即是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的「推行校本靜觀/正念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進一步引入國際兒童正念課程,並進行專業研究。吳校長認為今次成果分享會其實是一個開始,之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修訂,需要同工給予意見和一同前行,亦希望通過今次分享會與大眾交流不同的得着與反思,讓同類計劃得以輻射開去和持續發展。
「推行校本靜觀/正念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
「推行校本靜觀/正念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參與單位包括香港佛教聯合會七間會屬小學: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佛教黃焯菴小學、佛教慈敬學校、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佛教榮茵學校和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以及保良局志豪小學和香港女青年會Y SENse特殊教育需要服務中心。理大研究團隊進行一項混合研究,除了上述量性研究觀察學生成效外,亦進行了質性研究,探討計劃推行的優勢、策略、挑戰及困難。現將計劃內容及研究結果表列如下:
「推行校本靜觀/正念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成果
活動項目 | 受益人數 |
兒童正念課程專業培訓(6天) | 兩輪培訓,41位教師及社工受訓 |
校本正念課程(8節課堂活動) | 8間學校參與,逾600位初小學生完成課程 |
特殊需要SEN學生正念小組(8節) | 10個小組,逾40位學生參加 |
家長講座(8節) | 8節 |
家長工作坊(7個) | 約90位家長參與 |
(如在手機閱覽, 以上表格可左右拉動)
混合研究結果(包括量性和質性研究)
量性研究:探討在學生身上的成效
校本靜觀/正念課程 課堂活動成效分析結果:在統計上有顯著進步的指標 | |||
問卷調查 | 問卷內容 | 成功收回數目 | 成效分析結果 |
學生自我評估 | 1. 朋輩關係
2. 對學校觀感 3. 整體心理健康註三 4. 靜觀/正念 |
583份配對問卷 | 朋輩關係 p值註一0.022 效應值註二0.283
認知調節 p值0.032 效應值0.192 過度活躍 p值0.002 效應值0.147 焦慮 p值0.053 效應值0.106 靜觀/正念 p值0.005 效應值0.146
學生對課程滿意程度: 86% (非常正面) |
家長評估 | 1. 長處和困難問卷註四
2. 執行功能註五 |
286份配對問卷 | |
教師評估 | 80份 | ||
自我調節測驗(H-T-K-S)註六 | 108位學生完成 | ||
創意畫畫測驗(TCT-DP)註七 | 445份 |
(如在手機閱覽, 以上表格可左右拉動)
註一:P值指無效假設的可能性,其數值介乎0-1,越接近0代表研究結果越是確實顯著;相反,越接近1代表研究結果越不確實,可能只是出於偶然。
註二:效應值是量化現象強度的數值,少於0.2代表效應微,大於1代表效應極大。
註三:整體心理健康內容包括有組織、不製造混亂、非衝動的行為、正面自我認知、社交溝通技巧、對學校的興趣、焦慮。
註四:長處和困難問卷內容包括行為問題、過度活躍、情緒症狀、朋輩問題、社交行為
註五:執行功能指個人專心於目前所做的事,以完成某項既定目標的能力,執行功能主要包括控制衝動以維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彈性變化以達目標的能力。是次問卷內容包括行為調節、情緒調節、認知調節。
註六:Test for Creative Thinking–Drawing Production
註七:Head-Toes-Knees-Shoulders
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正念小組成效分析結果:有進步的指標 | |||
問卷調查 | 問卷內容 | 成功收回數目 | 成效分析結果 |
學生自我評估 | 1. 朋輩關係
2. 對學校觀感 3. 整體心理健康 4. 靜觀/正念 |
29份配對問卷 | 情緒症狀 效應值0.401
過度活躍 效應值0.267 自我調節 效應值0.159 焦慮 效應值0.075 靜觀/正念 效應值0.136 整體行為 效應值0.076
學生對課程滿意程度: 71% (正面) |
家長評估 | 1. 長處和困難問卷
2. 執行功能 |
13份配對問卷 | |
教師評估 | 35份 | ||
自我調節測驗(H-T-K-S) | 28位學生完成 | ||
創意畫畫測驗(TCT-DP) | 26份 | ||
唾液皮質醇樣本註八 | 22份 |
(如在手機閱覽, 以上表格可左右拉動)
註八:皮質醇是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之一,能調節人體多種機能,負責處理壓力,危急時提供人體額外能量,又稱「壓力荷爾蒙」。
質性研究:探討計劃推行的優勢、策略、挑戰及困難
由各校/單位派出1至2位代表(參與計劃的教師/社工),出席由獨立訪問員進行的網上會談(每次會談歷時30分鐘至1小時) | |
優勢及策略 | 挑戰及困難 |
◎ 學校領導及優次
◎ 正念課程影響力滲透進校園生活 ◎ 按學校需要對標準課程作出調整 ◎ 促進學生投入課程的能力 ◎ 身教: 體現於日常師生關係 |
◎ 分配人力及其他校內資源
◎ 掌握學生發展心理需要 ◎ 建立教授的能力 ◎ 彈性安排課程及運用資源 ◎ 效果的持續 |
(如在手機閱覽, 以上表格可左右拉動)
計劃首席研究員、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盧希皿博士介紹,初小學生完成的8節正念課堂活動(Mindfulness Matters青蛙仔正念課程),每節20分鐘左右,加起來雖然只是短短幾個鐘頭,卻讓他們能夠有系統地學習處理情緒和精神健康的知識。8間參與學校中,大部分安排小一學生上正念課堂,其餘安排小三,合共逾600位學生完成課程。另外,有多間學校安排SEN學生參加是次計劃的SEN學生正念小組,參與學生超過40人。
理大團隊的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和測驗:所有學生在課堂活動或SEN小組活動前和後都做問卷,老師和家長亦受邀做問卷;全部學生都做創意畫畫測驗;課堂活動學生抽樣約五分一人進行自我調節測驗,SEN小組學生就全部參與,後者亦做皮質醇樣本測試。
課堂活動成效分析結果方面,綜觀各項目的P值和效應值,可見在統計上有顯著進步的指標。學生對課堂滿意程度反映了課程的認受性相當不錯,學生回答的問題包括「你認為這個課程有助你生活得更快樂嗎?」「你認為這個課程值得讓其他小學的學生參加嗎?」結果有八成六的學生有正面回應。
SEN小組成效分析結果方面,研究沒有計算P值,因為樣本少了很多,但其效應值比課堂活動更高,特別是SEN學生的情緒改善非常大,過度活躍症狀亦改善很多。盧博士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SEN小組雖然同樣上8節,但課堂時間更充分,有些同工每節用40分鐘甚至一小時,更能接近課程內容豐富的原貌。」他進一步解釋,由於課堂活動的學生人數多,有些內容並不合適,故有所調整刪減;相反,SEN小組人數少,就可以做更多細緻功夫。
儘管課堂活動的效應值數字較細,但受惠學生人數眾多,其效益事實上相當龐大。另外,家長工作坊的滿意程度相當高,有一些家長更表示會在家中嘗試修習正念,情況令人鼓舞。
盧博士關注如何讓上述效益維持下去,接下來就開始介紹質性研究結果,探討在學校推行正念的優勢、策略、挑戰及困難。優勢和策略方面,首先是學校領導及優次,學校領導層和教師團隊都深明推行正念是優先要項,願意投放資源和全情投入,栽培同工成為正念課程導師,亦願意作出一些彈性安排令課程的效果得以持續。
此外,老師致力將正念課程影響力滲透校園生活,他們有見八節課堂時間太短,都樂意在課堂以外繼續向學生宣揚正念訊息,令正念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由於每間學校上課時間不同,相應設施和配備亦有別,各校老師都做了大量功夫,按學校需要對課程內容作出調整;他們為了促進學生投入課程,都花費很多精神和時間,讓學生覺得這些課堂活動有趣味和有用處;最後是身教:體現於日常師生關係,當老師每日在學校面對工作和壓力時,是否能夠做到帶着正念應對,其實一切都看在學生眼裏,對他們影響深遠,故老師的身教實在相當重要。
計劃參與老師對談環節
佛聯會會屬小學有三位老師受邀上台做對談分享環節的嘉賓。佛教黃焯菴小學歐陽璟姿助理校長分享多年前該校邀請法性講堂住持法忍法師教小學生禪修的寶貴經驗。當年設計了六堂試驗課,佛聯會小學很多同工都前來觀課,他們看見法師運用遊戲和食物禪將正念帶給孩子,每課完結時做慈悲祝願,獲得很大啟發:原來正念不一定只是靜靜坐着,其實可以做一些活動。她說:「學生不但在歡笑中學習動和靜,還可以發展慈悲心。」歐陽助校稱讚法師的課堂效果顯著,連平日最精靈好動不專心的學生都逐漸變得認真投入。
她憶述學校早於2018年已開始將正念帶給學生,現時仍處於摸索階段,他們一直希望多方面嘗試尋找合適的正念課程提供給學生,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正念生起智慧,現時學校提供「小學禪修園地」計劃正念禪修課程、青蛙仔正念課程和Paws B兒童靜觀課程。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潘雅詩助理校長認為小學課程緊迫,要成功推行一個課程,首要關鍵是協調教學時數,其次是老師的興趣和投入程度,還有學生的投入度。另外,課程在執行上亦可能遇上各式問題,老師經常要思量如何解決,或在有限資源下做得更好。她憶述有學生問為何要學習正念,於是她想到在課程加入繪本元素,透過故事主人翁運用正念解決難題,令學生更有動力學習正念。
佛教慈敬學校李芊澄老師身兼心理治療師一職,過去十年處理過很多嚴重精神問題個案。她形容當精神問題發展到後期,對病人做心理治療仿似災後重建一樣,相當不容易,她寧願「問題止於上游」,在教育方面做更多預防工作。她憶述有一次教青蛙仔正念課程,課堂題目是恐懼,她問學生有甚麼事情會令他們害怕,當時有一個學生全身顫抖並輕聲說鄰居哥哥跳下去了,她察覺後立即為該名學生做快速心理評估和心理包紮,課堂後通知其班主任和社工跟進事件。
她指出,正念令學生有自我覺察的能力,即使他們日後遇上難題,之後的處理工作也會容易很多;教育界一直推行的生涯規劃和正向教育,甚至現已開始準備推廣的精神健康教育,這一切的最基本其實就是「自我覺察」四個字。她說:「良好的教育如果包括正念,真是預防勝於治療。」
李老師邀請了一位小一SEN學生的母親錄音講話,在會上播放。該母親稱孩子讀幼稚園時已較為被動易感焦慮,情緒控制和社交較弱,自從升小學後學習了正念,減慢了生活節奏,改善了專注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她說:「我感受到小朋友有一個飛躍的進步,見到她/他對學校充滿歸屬感,每日都期待上學,焦慮感有所降低,變得更自信開朗,更樂意跟我分享校園生活,情緒控制上亦有很大進步。作為家長,看見小朋友轉變如此大,真是感到非常開心,亦深深感受到正念活動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正向的生活態度。所以我由衷希望校本正念活動課程可以得到廣泛推廣。」
保良局志豪小學馬嘉龍老師參加計劃培訓學習靜觀後,發覺自己的教學法有所轉變,能夠將靜觀融入體育校隊訓練和數學課堂,自己跟學生的關係亦較以往融洽,更能夠對學生展露愛的一面。香港女青年會Y SENse特殊教育需要服務中心社工朱巧莊姑娘稱,靜觀對中心工作相當有用,他們會將靜觀融入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確診或懷疑確診兒童的訓練小組活動中,讓孩子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態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