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古禮今用:六藝的現代探索

0
(右至左)華國榮、容芷韵和鍾子良老師介紹「允畋六藝」教學計劃。

(右至左)華國榮、容芷韵和鍾子良老師介紹「允畋六藝」教學計劃。

展板介紹六藝的歷史及應用

展板介紹六藝的歷史及應用

        中國古代重視禮樂傳統,六藝是周朝貴族乃至後世儒家教育的必修科目。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人應付日常生活事務的六種基本技能。時移世易,近代西風東漸,六藝似乎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不過,佛教黃允畋中學中國歷史科有幾位老師卻矢志復興古禮,兩年前以「六藝」為題設計了一套跨科協作的多元化教學體驗活動計劃。

        「六藝」教學計劃獲得校長大力支持,推動全校參與。老師們以現代化思維重新理解六藝,期盼將中華傳統優良文化植根到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辦的第二屆「禮文化教學獎勵計劃」,「六藝」計劃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參賽團隊的李國強、容芷韵、華國榮和鍾子良老師獲頒卓越教師獎。現時該計劃命名為「允畋六藝」,早前團隊中有三位老師接受bodhi360訪問,仔細講解了計劃的精彩之處,以饗讀者。

「華夏衣冠」漢服體驗活動

「華夏衣冠」漢服體驗活動

學生非常投入「華夏衣冠」漢服體驗活動

學生非常投入「華夏衣冠」漢服體驗活動

2024101803

       

        「禮」即是禮節。學校每年會舉行一次「華夏衣冠」漢服體驗活動,學生在課後時間穿上美輪美奐的漢服,心情相當興奮。老師藉機教授學生漢族傳統禮儀,互相打拱作揖(註1),讓他們了解古人問候的方式,及禮儀背後互相尊重的精神。

        在古代,禮可以分為五禮,即是吉、凶、賓、軍、嘉。吉禮指祭祀之禮,凶禮即是喪葬之禮,賓禮為接待賓客之禮,軍禮乃軍旅之禮,嘉禮是冠婚之禮。

        學校選取了「軍禮」作為教授重點,安排中三學生在中國歷史課堂上,觀看中國開國大典(註2)和建國70週年國慶大典(註3)的片段,比較兩者的閱兵儀式異同,思考軍隊齊整的動作乃經過艱辛訓練,明白軍禮背後代表團結的價值觀,並認識更多國家古今歷史概況。

        學生在中一中國歷史課堂已掌握西周封建制度當中,有宗法、禮樂及井田制度,三者互相配合就可以維持社會秩序。「六藝」計劃安排中二學生學習「樂」,認識周朝樂器編鐘。樂分為六樂,即是《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相傳分別為黃帝、堯、舜、禹、湯和武六位古代帝王的樂舞,都是天地和諧之音。樂可陶冶性情,使禮剛中帶柔,二者相輔相成。

        古樂有八種不同音色的樂器,即是金、石、土、革、絲、木、匏和竹,編鐘屬於金聲,是當時官方認可的最高雅聲音。老師向學生展示編鐘模型,引起他們的興趣,讓學生知道它是配合禮樂制度的樂器,最早出現於商朝,主要用於祭祀和宴會,亦會在征戰前用來振奮人心。

老師向學生展示編鐘模型

老師向學生展示編鐘模型

        編鐘以青銅鑄造,由大大小小的鐘按音調高低有次序地排列起來,懸掛在多個鐘架上,不同大小的鐘能發出不同聲音。老師播放影片,讓學生認識國家一級文物曾侯乙編鐘(註4),為中國迄今出土保存最完好、鑄造最精美的編鐘。它有六十五個鐘,幾乎能發出鋼琴上所有樂音,音列為現今通行的C大調,可證明華夏文明出現十二音律比西方早二千多年,而且編鐘的工藝極為精細,不禁令人讚歎古人的智慧。

        「射」指射箭,有五種射技: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鑑於在校園舉辦射箭活動較為困難,老師團隊靈機一觸,以投壺代替。投壺可追遡至西周晚期,從射禮演化而來。古代酒宴後,主人宴請客人參與投壺遊戲,它跟射禮有着相同的禮儀和精神,即是講究「立德正己」、「君子之爭」、「發而不中,反求諸己」等。

        在中一課堂,老師以短片「我有傳家寶——投壺」(註5)作為引入,之後再詳細講解投壺的過程和射禮。影片提及三國時代赤壁之戰前夕,孫劉陣營中群雄參與投壺遊戲的表現。學生在其後的體驗環節會分成魏、蜀、吳三國勢力進行競賽,以投壺一決高下。他們還要遵循古時的射禮,例如在比賽前宴會主人要再三邀請,賓客就再三推辭,之後才開始競賽。他們以左主右賓的位置站立,並依照投壺的規則競賽。不過,在古代落敗一方要罰酒,而學生就以互相握手和全班鼓掌代替。

「允畋六藝投壺活動」

「允畋六藝投壺活動」

        老師希望學生藉着投壺活動學習正面的價值觀:「立德正己」代表注重個人修為,做事專心才能成功;「發而不中,反求諸己」即是遇到失敗,不推卸責任,當箭無法正中目標,不是別人的問題,要反省是自己的問題;「君子之爭」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六藝」計劃每年舉辦「允畋六藝投壺活動」一至兩次,讓學生在午膳時間進行投壺競技,希望他們深入了解古代禮儀,體驗互相禮讓和虔敬的精神,學習君子風範。

       「御」是指駕馭馬車。在中五級中國歷史課堂,老師先播放有關古代戰車的影片「《古兵器大揭秘》第一季第一集戰車—戈」,然後向學生展示古代馬車模型,讓他們了解馬車結構,並簡介中國古代馬車的發展史。

        老師們精選了兩則跟駕馭馬車有關的歷史故事:「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期」(註6)及「田忌賽馬」(註7),分享給學生,讓他們明白做事要專心一意、善用自己長處和不可急功近利等道理,而駕馭之術不但鬥勇,亦鬥智,在政治上是一門綜合了運籌、駕馭和領導的學問。老師又以「衛靈公與夫人閒話」(註8)作為引子,讓學生知道更多古代馬車的禮儀。

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踩單車,學習成為有禮「御」者。

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踩單車,學習成為有禮「御」者。

2024101810

       古人出入以馬車為主,相當於現代人踩單車。於是,六藝計劃的老師特別安排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踩單車技術、相關禮儀及道路使用規則。老師又會分享一些涉及單車傷亡的新聞,希望學生謹記踩單車必須遵守禮儀和規則,成為有禮「御」者。

        六藝計劃安排中四學生學習「書」,他們會在中國歷史科課堂學習書的內涵和意義,認識歷代書法名家的歷史,之後在生活藝術科課堂學習書法,提升文化修養,深入理解漢字精粹。老師團隊希望學生能夠做到「字如其人、書為心畫」。

        老師要求學生在課堂前,上網搜尋自己的名字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及楷書的寫法。課堂上學生互相分享其預習成果,再由老師簡單總結中國書法字體的發展。老師又會抽取學生平日的家課,讓班內同學友善地互相評賞大家的字寫得如何。

        在六藝中,書可理解為文字閱讀及書寫能力,老師不但講解中國書體演變歷程,亦重點介紹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等著名書法家的故事。在唐朝,科舉以「身、言、書、判」取士,可見書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正所謂「字乃人之衣冠」,寫得一手好字,有如穿着整齊、乾淨、漂亮的衣裳,可表現個人的文化內涵,贏得別人的尊敬。

        在生活藝術科課堂上,老師會更深入介紹中國文字的演變及文房四寶,教授書法的正確坐姿,起筆、行筆、收筆和運筆的執筆方法。老師簡單介紹運筆八法:落、起、走、住、疊、圍、回、藏,並示範寫得一手好字的要訣,包括「上佔地步者,聽其上寬」、「橫戈不厭曲」、「土字直毋偏,與下截左豎正對」、「單人旁字準此」等竅門。

        課堂前,老師要求學生先了解「仁、義、禮、智、樂、孝、忠、信、恕、禪」等字的意義,好讓他們在課堂上練習書寫時,能夠反思其精神。老師在堂上主要展示孝、智、忠、信這四個字的書法作品,並與同學一起細味書法之美。在習字體驗環節,學生在這四字中選一字練習,習字時深思其含義,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該字的精神。農曆新年前,學校又會舉辦「新年揮春工作坊」,在校園內推廣中華文化。

「新年揮春工作坊」

「新年揮春工作坊」

2024101809

        「數」可理解為數理邏輯與自然科學。中國歷史科與數學科合作,安排中四學生學習「數」和珠算。課堂前,學生需預先上網搜尋影片和文章,認識中國古代先賢對自然科學的深入探究,方便在堂上與其他同學討論。他們在課堂上分享預習成果,從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分析當中反映的中華文化價值。老師會簡述中國數學的起源與演變,從《周易》和「河圖洛書」開始,介紹中國古人的數學成就,如勾股定理的發現。

        勾股定理即是現代通稱的畢氏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最重要的數學定理之一。它是指,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長(較短者為勾長,較長者為股長)的平方和等如斜邊長(弦長)的平方。畢氏即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為世上最早發現該定理的其中一位數學家。勾股定理記載於中國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據說可能比畢氏定理早五百年出現。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使用算盤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使用算盤

2024101812

        之後,學生會在課堂上學習珠算,即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運算的方法,有世上最古老計算機和中國第五大發明等美譽。學生通過認識珠算與中華文化的關係,以及中國古代科學成就與現今社會的關係,產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老師指出,珠算沒有因為老舊而脫離現代人的生活,反而有利社會發展。他們向學生介紹1999年電影《橫空出世》,內容講述中國科研人員用算盤運算原子彈數據,成功研製核武,鞏固國防實力的歷史。六十年代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所有在華專家。當時中國嚴重缺乏電腦,科研人員只好大規模使用算盤,重新運算蘇聯專家留下的原子彈數據,最終在1964年成功試爆原子彈,令中國成為世上第五個核武強國。

        「允畋六藝」計劃教師團隊表示,他們以六藝作為學校推廣中華文化的主軸,希望達到古禮今用的目標。這項大型教學計劃強調跨科協作,以中國歷史科為主導,與其他科組協商合作的方式和選定主題,將六藝與其他科組知識結合起來,再配合圖書館展示有關書籍,鼓勵學生多接觸中華文化。計劃另一個特色是緊扣學、教、評三線並行,包括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師生互動及課後反思,令學生有效掌握六藝的文化價值,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

(按:以下連結是編輯依據文章內容在網上搜尋的參考資料。)

  1. 禮儀之邦的九拜與作揖 | 長揖 | 抱拳禮 | 襝衽禮 | 萬福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LbEV4qh9k
  1. 中國開國大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uKDeSMNc
  1. 建國70週年國慶大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qqfQ8GJzWE
  1. [國家寶藏]曾侯乙編鐘 國寶守護人:王剛   https://tv.cctv.com/2017/12/10/VIDEenUvkd7Wfrf78SCUkF4x171210.shtml
  1. [我有傳家寶]可修身亦可觀人的投壺遊戲   https://tv.cctv.com/2018/12/09/VIDEcmrqu3sTcFNzcnO3ULa7181209.shtml
  1. 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期   https://baike.baidu.hk/item/%E8%B6%99%E8%A5%84%E7%8E%8B%E5%AD%B8%E5%BE%A1/328092
  1. 田忌賽馬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45873
  1. 衛靈公與夫人閒話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8%A1%9B%E9%9D%88%E5%A4%AB%E4%BA%BA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