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森林中的法語》 (文:你的陪伴勝過一切)

0
2020061501

阿姜查著,保羅‧布里特英文編譯,賴隆彥中文翻譯:《森林中的法語》,台北:橡樹林文化,2002年

《森林中的法語》一書仿似深沉悅耳的磬聲,能夠敲醒沉睡的心靈,發心精進修行。作者阿姜查是泰國深受愛戴的法師,生前在泰國國內追隨者眾,不少西方人更慕名前往他主持的森林寺院巴蓬寺學習,一待就是多年的時間。阿姜查是一位南傳佛法的修行比丘,屬於森林苦行的森林僧傳承。有時他會在晚課後對弟子作長時間的開示,而本書就是他的資深弟子保羅‧布里特把當中一些開示,從泰語和寮語翻譯成英語的珍貴內容。

阿姜查經常提及正見、無常、持戒和中道等題目,又不斷告誡世人生活太散漫,對無常缺乏警覺心。他亦非常重視實修實證。阿姜查年輕時曾接受六年的寺院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當人們問他有甚麼經典值得看時,他卻經常指着自己的心回答:「我只讀我心中的這一本書。」

他在本書諄諄告誡我們要把握時間修行,親身去累積直接的經驗,並謹記修行一定要有因果觀念。他勉勵大家只要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獲得解脫。經典的文字只能讓人得到一些概念,唯有真實地下苦功,才會有深刻的體會。只要靜下來修禪,就可以看見實相。他說:「禪修的巴利文是bhāvanā,意思是讓事物實現:未實現者,令它實現;未存在者,使其存在。」(P.52)

他又指出,聞法的目的是讓心能夠見法與證法,佛陀說見法、入法,意思是如實觀看一切事物。世間與物質這些外在現象,感受和思想等內在現象,全都是法。我們亦可以將法理解為,可讓眼睛和其他感官認識的物體,以及無法像這樣被認識的心。一切法或現象並不根據人的意願而生起,而是由因緣決定其生滅變化。至於戒律與教導,只是幫助我們了解法的工具而已。「教導是語言,法不存在於語言中。語言是一條道路,為人們指出方向,引導心去認識與了解法。因此教導本身並不是法。」(P.65-66)

修行的快慢難易,人人不同,但無論如何,精進修行都是值得的。他說:「善能掩惡,正能去邪,或許現在看不到結果,但是未來一定可以看得到,這就是業。一個業正在受報時,另一個業就會蟄伏着。我們現在受的是過去的業果,而非現在的業報。不過,因果絲毫不爽,報應會一個接著一個來。因此,我們現在修行,等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有所收成。」(P.193)

本書來自多次開示,原非以成書為目標,故結構不太緊密,有時內容會重複。不過,阿姜查的開示用語親切、平易近人,非常清晰有力,絕不轉彎抹角,他的教法極之豐富,深入淺出,而且直指人心,誠如保羅‧布里特在序中所言,其深度絕不打折扣。隨便翻開書本任何一頁,總會看見散發智慧魅力的字句,吸引着你一直看下去,啟發你的思想。本書的幾篇序文都寫得很出色,特別是保羅‧布里特的序,能夠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阿姜查的生平和教導,值得細閱。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