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甚麼是「頌缽療癒」? (佛教黃鳳翎中學 陳穎賢老師)

0

2021012901禪修、冥想、靜觀、瑜伽這些事,近幾年似乎在香港流行起來。想來並不驚訝,香港可謂繁忙之都,每個年代的人承受著不同的生活壓力,人們開始嘗試各種放鬆身心的活動,早陣子我終於開始接觸「頌缽療癒」。

頌缽源自喜馬拉雅山,原是當地人日常用來盛存食物的器皿。後來,由於頌缽獨特的音色,西藏僧人把它帶到尼泊爾,頌缽開始應用於誦經和冥想等修行活動中。直到荷蘭的一位聲音治療師Hans de Back在一次宗教研討會中聽到頌缽的聲音,他開始鑽研頌缽的敲擊方法,研發出以頌缽為工具的一套聲波按摩療法。我們的身體有70%以上的水份,頌缽的泛音振頻傳送到身體內,振動體內分子,與頌缽音頻產生共振,成為聲音按摩。這可以有效地放鬆腦波,把身體細胞調頻,回復到平衡,跟大自然協調的狀態,達到治療的效果。

原理放著不說,之所以接觸頌缽,源於它的音色跟寺廟常見的磬十分相似;後來發現磬大概是頌缽的一種,頌缽有不同形狀,加上物料和造工的不同,每個頌缽都有不同的聲音和音頻。在聲音方面,我們可以用敲擊或磨的方法,而在治療方面,則可以只單純聆聽敲磨不同頌缽之間的旋律,或是把頌缽放在身體不同的部位作敲磨,直接感受頌缽的振繁。只記得我站在一個大如面盆的頌缽中,導師大力在外邊敲打一下,全身竟立即升溫,聲音似穿透身體,原來這是由於身體內的液體與振頻共振的緣故。後來我開始嘗試不同的療癒方法,放在背部上作不同力度的敲磨及有節奏的敲擊,頌缽的聲音和如按摩的共振把我帶到空靈安靜的精神世界。這跟我們禪修課的聲音禪相近,專注觀察聲音,時而清脆、高亢,時而渾厚、磁性,是身心靈的享受,能調整思維,讓我們能更易集中觀察身心各處的狀況。有趣的是,無論被療癒者還是療癒師,在進行頌缽療癒時都同時因音頻共振得到治療的效果。

在不久的將來,當禪靜軒(佛教黃鳳翎中學的禪修室)添置了不同的頌缽之後,大家便有機會聆聽頌缽的聲音,親身感受一下「頌缽療癒」的神奇功效。

(原文刊載於佛教黃鳳翎中學2020年10月《展翎姿彩》雙季刊)

Comments are closed.